当前位置:白和平个人网站 >> 特色技术介绍 >> 频道首页
特色技术介绍

    埋线疗法是用特制的埋线针,将用麝香、沉香、木香等名贵中药特殊泡制的医用羊肠线段送进穴位里,通过强而持久的穴位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针灸作用的几十到几百倍,当然麻痛反应比针灸要大些。线段因间隔一定时间后就吸收消失,所以要间隔15~60天埋线一次。具有简单方便、作用持久、效果显著的特点。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只要诊断正确,找准穴位,治疗效果特别显著,无效的患者很少。埋线疗法不开刀,不吃药,痛苦小,效果好,已被国家卫生部列为“十年百项”推广项目(见卫科教发【2001】193号文件 ,卫通【2005】14号文件) 。 
    埋线治疗期间禁刺激性食物(禁酒),禁海鲜发物,治疗腰间盘突出禁弯腰持重。因为线段是异种异体羊肠线切割而成的,约有1-2%的人因体质原因不能接受羊肠线而出现排异反应,排异反应不是感染造成的,因为线段不能吸收,要逐渐排出体外,埋线部位先有红肿痛疖肿样反应,在线头快露出表皮时,消毒夹出盖好创面几天就愈合了。因不是感染造成的,口服与否抗生素都可,更不用输注大剂量抗生素,一般要留下针眼儿,不会有其它后遗症。
    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升级,是针灸学、中药学和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实际上埋线疗法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埋线疗法的主要作用
1、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埋线的各种效应及刺激过程,形成一种复杂的刺激信息,通过经络的输入作用于机体,使功能亢进者受到抑制,衰弱者产生兴奋,起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胜或偏衰,使之恢复相对平衡。
2、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疼痛与经络闭塞,气血失调有关,经络通畅了,疼痛就消失了,所以中医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说。埋线疗法具有强而持久的通经活络作用,可治疗各种疼痛病。
3、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埋线的多种效应,一般具有兴奋的作用,对身体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者有一定效果,即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补虚扶正的作用。
    总之,埋线疗法的三大作用,相互关联,其作用方式是双向的功能调整,调整的结果是提高了机体抗病力,消除了病理因素,从而促使人体恢复正常功能。
    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升级和延伸,即是一种经络疗法。它是将人体可吸收的生物蛋白线埋入穴位,达到长效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现代针灸替代疗法。
    从渊源上说,穴位埋线疗法是中医针灸的一个分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穴位埋藏疗法改良而来。针灸或点穴时,外力对穴位产生刺激,一旦针或手指离开穴位以后,对穴位的刺激就消失了。例如当胃溃疡发作时患者疼痛难忍,中医大夫就用针灸在患者“足三里”的穴位处扎一针,即刻就会缓解疼痛,但是起针后,疼痛依然会发作。后来医生想要是把针埋在“足三里”穴位里,让它长期发挥刺激作用,不久解决了复发的问题了吗!这就是最初的穴位埋藏疗法。从这个角度讲,穴位埋藏疗法是一种长效针灸疗法,弥补了针灸时间短、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病愈后不易巩固的缺陷。
    随着科学的发展,以一种动物蛋白载体,比如羊肠线,代替银针埋在穴位中,通过羊肠线对穴位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载体在一段时间内会自然溶解,被人体吸收,穴位埋线疗法也因之得名。除针和羊肠线以外,穴位埋藏疗法使用的载体还有钢圈和磁块等。载体的使用虽然呈现多样化,但埋藏载体使用的器具和方法一直不甚理想,最初曾是在局部皮肤表面割个创口,把载体埋到里面,然后把创口缝合起来(有些载体数日后还需要再切开取出)显然,这种方法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皮肉之痛,还有可能形成疤痕。现在使用的特制空心埋线针,将羊肠线留在穴位里,避免了再次开刀之苦。
    埋线疗法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目前用于各种急慢性病症约200多种。如慢性肠炎、胃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等,也常常用于美容、减肥、保健等项目。这种疗法还用于治疗痤疮、黄褐斑、肥胖以及疲劳综合症等。
    埋线疗法能调理人体经络,使人的经络畅通。人体十二经脉内连于脏腑,外达于肢节。例如:脾虚痰湿的患者,既可引起黄褐斑,又可导致肥胖及出现人体疲劳综合征,只要健脾利湿,这些状况都可以得到缓解。对肥胖者则调理脏腑以抑制胃壁功能、降低饥饿感、促进能量代谢和脂肪燃烧,达到减肥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操作者会根据临床症状,合理调理肝肾,滋补肝肾,补益气血,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起到了异病同治的目的。

    埋线疗法的现代研究可归纳为三大类:
1、止痛作用:
    其止痛作用是肯定的,已被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所证实。针刺麻醉和各种疼痛症的治疗效果已经充分证明。实验结果认为,一是穴位刺激可以兴奋多种感受器,通过神经传导到脊髓和大脑的相应中枢,产生诱发电位,这种诱发电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二是穴位刺激信号进入中枢后,可以激发多种神经元的活动,释放多种神经介质,其中具有止痛作用的主要有5—羟色胺(5—HT),内源性吗啡样物质(OLS)等。

2、防御作用:

    埋线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这与埋线刺激穴位诱发体内的防御机制有关。免疫是识别和清除外来抗原物质和自身变性物质,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埋线对这两种免疫均有促进和调节作用。

    (1)、对白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正常人埋线后,白细胞的吞噬机能增强。刺激足三里、合谷、内关等穴,可使正常的白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鼠疫杆菌的吞噬指数明显增高,随着刺激强度增加,其吞噬作用逐渐增强达正常的1-2倍甚至更多,在刺激消失后其强度逐渐缩小。对菌痢和阑尾炎的白细胞的吞噬机能增强作用更加明显。一般3小时候即见增强,12小时达最高峰,吞噬能力可增加0.25-2.5倍或更多。

    实验还证明,当白细胞机能处于降低状态时,穴位刺激可使吞噬作用增强,当白细胞机能处于活跃状态时,埋线可使吞噬指数下降。由此可见,这种调节作用,可同时影响吞噬细胞的吞噬机能和免疫活性细胞的机能。

    (2)、对体液免疫的影响:人体体液免疫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主要为浆细胞合成的各类免疫球蛋白,非特异性免疫物质则为血液和淋巴等体液中的杀菌素、补体、溶菌酶等。

    埋线对体液免疫物质有一定的影响。埋线可提高血浆杀菌活力。埋线治疗细菌性痢疾,血浆杀菌力增强83.8%,对溶菌酶的含量也有影响。一般埋线治疗3天时,病人自觉开始好转,体温、白细胞计数可接近正常。血清溶菌酶含量较前还高3倍多。7天时病人已经愈合,血清溶菌酶还较治疗前高2倍多。埋线对血清补体含量的影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埋线加强了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埋线可提高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主要为r球蛋白。如刺激合谷、内关,血清球蛋白的含量增高。治疗阑尾炎监测显示,r球蛋白大多升高。

3、调整作用:

    埋线对各组织器官均有调整作用。

    1、对消化功能的调整:

    (1)解除平滑肌痉挛:对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胰腺炎、痢疾、肠炎等,都有相当的疗效。实验证明对溃疡病有修复作用。刺激中脘、合谷、曲池、胃腧、足三里等穴位,可缓解胃痉挛,胃不蠕动的可促进蠕动,蠕动过强者可以变慢以及幽门开放,对胃液的分泌机能有加强和调整功能。

    (2)双向性调节:对小肠、结肠、直肠的肠道机能也有类似的作用,有促进肠道机能恢复正常的作用。如果肠道运动功能低下,有促进加强作用。如果肠道机能亢进,有促使缓慢的作用。实验研究证明,埋线刺激穴位对消化道各部位、各阶段、各器官都有双向调节作用。

    2、对呼吸系统的调节作用:

    (1)兴奋呼吸中枢:刺激人中、百会治疗昏迷,救治窒息、呼吸衰竭、休克都有一定的急救作用,刺激会阴穴还可救治溺水。也就是说,穴位刺激具有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2)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实验证明,刺激合谷、大椎、定喘、肺腧等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不但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也有一定的远期效果。足以说明,不仅有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还有消炎作用。实验性诱发哮喘,穴位刺激具有明显的缓解哮喘的作用。

    (3)穴位刺激不仅改善肺功能,也可调节呼吸道阻力和肺泡的通透性。实验证明,刺激后10分钟,呼吸道阻力下降24.1%,1小时下降29.9%,2小时下降27.4%。

    (4)穴位不同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不同:如刺激足三里后,通气量和耗氧量有所增加,刺激腹部穴位对呼吸机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对循环机能的调整:

    (1)调整心律:实验证明,刺激内关穴心率正常的人穴位刺激反应不明显,慢的可加快心律,快的可减慢心率。

    (2)调整心脏功能:实验证明,心功能正常的影响不大,心功能越差效果越明显。

    (3)扩张冠状动脉: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穴位刺激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缓解心绞痛。

    (4)对血压的调整:血压正常的影响不明显,血压高或低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即高血压可降压,血压低的可升压。作者经治疗过的高血压患者,埋线治疗有效率几乎100%,治愈只是次数多少的问题。

    4、对血细胞的影响:

    (1)对白细胞的调整双向作用明显,高的可以降低,低的可以升高,对化疗引起的白细胞降低就有明显的升白作用。

    (2)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调整作用:刺激膈腧、膏盲等穴可提高贫血状态下的血红蛋白的含量效果明显。

    (3)对血小板的调节作用:刺激足三里、合谷、内关等穴,具有双向调整作用,降低者升高,升高者降低,而可趋向正常。

    (4)对血钾、钠、钙、铁、鳞及血脂都有双向调节作用。高者降,低者升、使之趋向于正常范围。

    5、对泌尿系统的功能调整:

    (1)实验证明刺激照海穴有一定的泌尿功能。

    (2)对膀胱平滑肌和括约肌的调整:对于盆腔炎、创伤、疼痛刺激引起的膀胱括约肌痉挛所致的尿储留,穴位刺激有明显效果。对于因外伤引起的骶丛受伤排尿困难者,穴位刺激对于神经恢复有一定的效果。对于括约肌功能失调引起的遗尿症,尿失禁效果肯定。

    总之,埋线穴位刺激对人体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特别在病理状态下,这种作用更加明显,总的说是亢进的、兴奋的、痉挛的组织器官有抑制作用。而机能低下的、抑制的、迟缓的组织器官有兴奋和营养作用。当然,很多机制机理现象都在不断的研究中。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
(卫通〔2005〕14号)
    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第二轮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的通知》(卫科教发[2001]193号)精神,我部组织专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部直属单位,相关学会、协会推荐的推广项目进行了论证,确定了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的“适时分娩技术”等11项技术作为卫生部第二轮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的第五批项目。现将项目目录予以通告。
在“卫生部第二轮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中将中医穴位埋线疗法列为推广项目之一。文件摘要如下:
    中医穴位埋线是针灸的延伸,是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临床技术。它包括了穴位封闭疗法,针刺疗法,刺血疗法,组织疗法,割治疗法,同时也包含了理针效应及后作用效应。这多种方法和效应集中和整合起来,形成了穴位埋线独特的治疗作用和效果。起到了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的作用,而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穴位埋线是在中医传统针具和针法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穴位埋线整个过程中,包括了:中医的理论指导和西医的操作方法。该技术具有不切口,安全、有效等特点,消除了传统埋线创伤大,易感染,患者痛苦大,不宜接受等特点,而且操作简单,疗效持久,因此在临床应用广泛。
    中医穴位埋线对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等效果较好。所治病种约200余种。如对哮喘、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中风后遗症、痛风、癫痫、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糖尿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肥胖症、前列腺炎、痤疮等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阻滞疗法是利用麻醉学的方法达到解除疼痛,改善血液循环,治疗疾病的目的。其治病机理是通过阻断疼痛传导通路,阻断疼痛恶性循环,改善血液循环,抗炎等机理。具有见效快、无胃肠道刺激反应、效果确切、安全稳定等特点,是疼痛治疗的主要手段。
    阻滞疗法不是封闭疗法,很多病人一听说"神经阻滞治疗",就问"是不是打封闭针啊",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封闭疗法(又称奴夫卡因封闭疗法),是将普鲁卡因注射于人体的局部痛点,以起到止痛的作用。现代医学又把封闭疗法称注射疗法,"封闭"一般应用在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骨纤维管道的外伤劳损的治疗。
    神经阻滞方法也是以穿刺注射为主要手段,由于一些人对"神经阻滞" 中使用激素不理解,认为激素就会导致骨质疏松。但他们却严重忽略了给药方式、时间及剂量的控制。 经科学研究证明,三个月内激素超过或等于2500到3000mg,可能引起股骨头坏死等严重疾病。可见疼痛治疗时所用的那一点点激素是微不足道的。当然不可能随便使用激素,要做到既不害怕用激素,又要充分认识激素的药理和副作用,合理应用,防患于未然。
    神经阻滞疗法是用化学或物理方法精确地阻断神经传导,终止疼痛的恶性循环。化学性神经阻滞多采用低浓度的局麻药,还可用高浓度局麻药、酒精、酚等神经可逆性破坏药,从而达到长期镇痛的效果。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难度大、操作复杂、要求精准,适用于各种痛症、非痛性疾病(如痉挛、麻痹等)。神经阻滞不但在临床上用来镇痛,还能进行诊断、判断预后和预防疾病。 神经阻滞也按神经的走行和支配规律进行药物注射,如临床常用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部位是在颈部,可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交感型颈椎病,高血压,面瘫,面肌痉挛等十几种疑难病。无水酒精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也是非常成熟的技术。 因此,神经阻滞是一种收效快、疗效高、简单方便的治疗方法。

荣誉风采

版权所有 白和平个人网站 www.sjzbhp.com

技术支持:尚武科技